【創意教育】新世代小孩超強學習潛能 未來教育的新方向

【創意教育】新世代...

香港產業過去以輕工業和商業為主,數、理、化一直是本港教育的重點,也成為半個世紀的新思維訓練模式。

但是未來的教育新思維不能只是單向傳授學術知識和技能,21 世紀的教育思維應該鼓勵學童從「自學」之中的「發現」自身優點和「發掘」新知識,準備未來事物創新的更新速度和幅度的能力,成為未來教育的新方針和目標。

新目標、老觀念

回看過去的年代,不少的家長和老師憂懼小朋友的能力不足,刻意將學習的方法、媒介調整到我們認為的「簡單」或「孩子」的水平。

有一些仍然倚賴「操作指引」,然後訓練小朋友用「死記」的方式學習。表面上小朋友看似被啓發, 但其實「死記」的結果只如大腦儲存硬碟,分析和思考的細胞卻沒有處理,創意的細胞便沒有展開的空間,接受創新的事物便相對緩慢。

小孩擁有超越成人想像的學習能力

一般家庭電器用品都是為成人而設計,但生活上有許多例子顯示了一個五、六歲的小孩很快便能夠掌握如何使用遙控選台,或轉換錄影機和其他音響器材,而手上仍然是漫畫式的書本。

甚至使用最新的電腦和手提電話,他們都基本上也沒有遇到什麼困難。現在也有許多十二、三歲的小朋友已經可以在 YouTube 自學組裝自己的超級電腦。

很多成人都未試過上 YouTube 學習,我們便假設小朋友也有困難。事實上一、二年班都知道怎樣做,放下書包便自己上 YouTube 或其他平台瀏覽,遠遠拋離成人的能力。

解開學習的潛能

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的腦海裡沒有任何「先入為主」的影子,他們能夠開放地嘗試,通過「發掘」而建立了勇於嘗試的心態,通過「發現」建立了滿足和技巧,假如有適當的引導,小朋友便可種下強烈的求知慾和勇於思考的熱情。

近年科技的更新週期越來越短,「三十年一變」變成為「三年一變」。加上資訊科技的發達,家長、老師、學生的學習環境和資源都會相近,有可能連老師都未熟習的課題,同學早已經從其他途徑自行體驗。

教育科技應該支援學術上的更新速度,從應用轉化成為教材,再轉化可以促進探索和思考的系統。否則從一個12歲的小朋友到24歲,市場已經改變了4個週期,而加上教學課程的滯後,可能達到6至8個週期,這種情況將有可能引致本港教育比較落後的原因。

所以,具啓發性的引導,同學之間積極的分享,自我「發現」和「發掘」才是真正的未來的教育目標,否則產品每三個月更新一次,我們新一代的創意又如何可以貼緊或領先市場?

創新教育的發展進程正面對新舊世代的交接,持份者的教育方針和目標一定要清晰,才能在新紀元建立卓越的優勢。

(本文由協會執委成員 衍盛數碼有限公司創辦人 梁偉峰先生 撰文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